女性如何书写历史:战火下的伦敦、五位女房客和自由先声
Square Haunting: Five Women, Freedom and London between The Wars
Publisher:
Minzhu yu Jianshe Press
Publication:
3/2023
Languages:
Chinese
Binding:
Hardcover
ISBN/SKU:
9787513940641
Pages:
448
Sizes:
260 x 185mm
Weight:
0.8000
In Stock (Only 3 copies left)
To be dispatched within 1 business day
To be dispatched within 1 business day
Special Price
£32.43
£32.43
Regular Price
£34.14
(€36.32)
希尔达·杜利特尔(1886—1961):现代诗人
多萝西·L.塞耶斯(1893—1957):推理小说家
简·艾伦·哈里森(1850—1928):古典学学者、翻译家
艾琳·鲍尔(1889—1940):历史学家、广播员、和平主义者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作家、出版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批女性宣告主动追求精神厚度与智识发展,史称妇女运动的第一波浪潮。
作者探访英国伦敦的布鲁姆斯伯里区——现代欧洲思想先锋地,发现有五位不寻常的女房客在世界大战期间住在同一个社区,她们通过选择一处住所,投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爱、去生活。这一小小的发现意外掀开了一段壮阔的战时女性私人史。通过挖掘大量史料、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作者如实地还原了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应女性生活和职业上的焦虑和挑战,并完成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全过程。
这部群像传记着力揭示女性书写的力量,以及每个人如何担当时代的书写者——不需要花费、不存在门槛,再私人的写作也具有公共意义。“书写就是找回主导权”。
多萝西·L.塞耶斯(1893—1957):推理小说家
简·艾伦·哈里森(1850—1928):古典学学者、翻译家
艾琳·鲍尔(1889—1940):历史学家、广播员、和平主义者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作家、出版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批女性宣告主动追求精神厚度与智识发展,史称妇女运动的第一波浪潮。
作者探访英国伦敦的布鲁姆斯伯里区——现代欧洲思想先锋地,发现有五位不寻常的女房客在世界大战期间住在同一个社区,她们通过选择一处住所,投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爱、去生活。这一小小的发现意外掀开了一段壮阔的战时女性私人史。通过挖掘大量史料、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作者如实地还原了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应女性生活和职业上的焦虑和挑战,并完成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全过程。
这部群像传记着力揭示女性书写的力量,以及每个人如何担当时代的书写者——不需要花费、不存在门槛,再私人的写作也具有公共意义。“书写就是找回主导权”。
none:
第一章 在广场生活
第二章 H.D.(1886—1961)
梅克伦堡广场44 号 1916 年2 月—1918 年3 月
第三章 多萝西·L. 塞耶斯(1893—1957)
梅克伦堡广场44 号 1920 年12 月—1921 年12 月
第四章 简·艾伦·哈里森(1850—1928)
梅克伦堡街11 号 1926 年5 月—1928 年4 月
第五章 艾琳·鲍尔(1889—1940)
梅克伦堡广场20 号 1922 年1 月—1940 年8 月
第六章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梅克伦堡广场37 号 1939 年8 月—1940 年10 月
第七章 广场之后
注释
部分参考文献
引文使用许可
致谢
译后记
第二章 H.D.(1886—1961)
梅克伦堡广场44 号 1916 年2 月—1918 年3 月
第三章 多萝西·L. 塞耶斯(1893—1957)
梅克伦堡广场44 号 1920 年12 月—1921 年12 月
第四章 简·艾伦·哈里森(1850—1928)
梅克伦堡街11 号 1926 年5 月—1928 年4 月
第五章 艾琳·鲍尔(1889—1940)
梅克伦堡广场20 号 1922 年1 月—1940 年8 月
第六章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梅克伦堡广场37 号 1939 年8 月—1940 年10 月
第七章 广场之后
注释
部分参考文献
引文使用许可
致谢
译后记